2月28日上午,全区新型工业化暨“科技创新攻坚年”动员部署会召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高明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全区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坚定不移走“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特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唐高明指出,要达成一个共识:走出“盐南不要工业、不能发展工业”的自我设限,要更高质量、更具特质的新型工业化。
要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内涵,从“新”的动力源泉在创新驱动、“新”的生产要素在数智赋能、“新”的约束条件在融合发展、“新”的组织形态在绿色低碳四个方面发展新型工业化。
要辩证分析盐南新型工业化的客观现状,盐南集聚了全市最优质的资源禀赋,始终坚持以大数据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了“一城五园”产业空间,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要奋力探索盐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实施“强链攀升”行动,壮大产业集群、抢占未来赛道、挖掘增长潜力,打造地标型产业;实施“招新引特”行动,招商引资强势出击、在建项目压茬推进、竣工项目达产达效,集聚产业链项目;实施“裂变成长”行动,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科创企业,打造雁阵式梯队;实施“焕新提能”行动,加快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附力,加快提升园区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主题式园区。
唐高明要求,要闯出一条新路:盐南的科技创新要着眼全局、服务全市,在赋能全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
要始终聚焦企业创新主体这一导向,打好高企培育攻坚战、打造科创总部强磁场、构建大众创新联合体,释放创新第一动力。
要始终强化创新平台建设这一关键,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组建高层次校企联盟、打造高效率科创空间,积蓄技术创新硬核力量。
要始终夯实高端创新人才这一基础,搭建“高精尖缺”人才梯队、拓宽“多地多元”聚才渠道、完善“提质强能”育才机制,打造“才到盐南更有为”的创新环境。
要始终突出最优创新生态这一保障,着力抓好政策兑现落实、打造优质金融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指数,让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创新的“树苗”连片成林。
唐高明强调,要营造一种生态: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加快科技创新两者互促并进,是盐南必不可少的“双引擎”,必须“主题鲜明、同题共答”。
要形成上下联动的推进合力,牢固树立“抓产业就是抓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努力把工作实绩体现在重点事项落实上、体现在重大项目落地上。
要争做推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善学善思、加强研究,践行“现场工作法”,加大《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科技创新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宣传力度,让好政策真正发挥好效应。
要携手与各位企业家并肩同行,希望各位企业家坚守实业、精耕主业、办好企业,勇闯转型升级关、资本运作关、绿色低碳关,打造百年名企,实现基业长青,与盐南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朱杰成在主持会议时要求
要坚持项目为王,进一步做强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引擎。主动策应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刻变化,抓机遇、求变革、促发展,大力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全面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制定完善五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做好项目突破、企业转型、园区升级文章。
要坚持蓄势赋能,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把建好全市“创新之核”作为首要任务,多元培育创新主体、积极培育创新人才、加快培育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环环相扣、精准对接。
要坚持为企惠企,进一步做优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秉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指导申报和落实兑现,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和“放管服”改革,“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落实落细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会上,分三批次向2023年获评盐城市工业强市先进集体、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独角兽企业、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省瞪羚企业,工业三星级企业、省级创新平台、省级孵化器进行授牌。新河街道、大数据产业园管理办、区经发科技局、区高新技术中心、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交流发言。
区党工委副书记屠兆彬等区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区领导袁永军、葛智杰分别部署全区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攻坚年”相关工作。